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2020-2022年,湖北将迎来大变化!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27日 点击:1479

9月23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交通补短板工程”、“水利补短板工程”、“城市补短板工程”、“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环境补短板工程”等专项行动方案。




交通投资3777亿元补短板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姜友生介绍,将谋划实施交通补短板项目435个(项),总投资约3777亿元,今年至2022年完成投资2586亿元。


交通是补短板的硬支撑。水运方面,大力发展江海联运、水铁联运、水水直达、沿江捎带现代物流业,将武汉港打造成中部地区枢纽港。重点推进武汉阳逻国际港铁水联运二期工程、汉口北国际多式联运物流港物流项目,以及雅口、碾盘山等汉江枢纽项目建设,谋划实施松西河、唐白河等南北大通道省际航道建设项目,加快开展蔡甸至兴隆2000吨级航道等项目前期工作。


民航方面,建成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荆州机场、宜昌三峡机场改扩建、麻城通用机场等项目。公路方面,重点推进G316河谷汉江公路大桥、G207荆门市桃园至子陵段等干线公路项目建设。推进通达景区公路建设,实现具备条件的5A级景区有2种及以上通道通达、4A级景区有1种及以上通道通达、其他景区通达等级以上公路。加快推进鄂州机场高速公路、呼北高速宜都至鄂湘界段、京港澳高速湖北北段改扩建、武汉至大悟、燕矶长江大桥等一批高速公路和过江通道项目建设。


到2022年底,我省将新增高等级航道里程110公里,汉江襄阳以下形成1000吨级高等级航道。建成5个以上国家多式联运枢纽。建成一、二级公路3600公里,全省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突破4万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3万公里,完成危桥改造6108座;建成高速公路665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里程达7525公里。


彻底解决鄂北地区“旱包子”问题



省水利厅副厅长李静介绍,新一轮水利补短板工程以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为指导,涵盖了我省纳入全国150项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的9个重大项目、去年底谋划的抗旱补短板项目以及针对今年汛期暴露出的薄弱环节谋划的洪涝灾害防御补短板项目等三个方面,省水利厅将按照“三位一体”的模式,同步部署、同步推进、同步实施,通过三年努力,着力解决我省防汛排涝、水资源配置、农村饮水安全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实现除险保安、排灌结合、生态改善、功能提升。


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完善长江、汉江防洪工程体系,确保重点中小河流防洪标准达到10-30年一遇,主要湖泊防洪标准达到10-50年一遇,重点易涝地区排涝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大中型病险水库水闸安全隐患基本消除,山洪灾害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省洪涝灾害总体可防可控;重点推进鄂北二期等一批重大引调水和水源工程,彻底解决鄂北地区“旱包子”问题;改善、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500万亩,提高灌区现代化水平;新增或改善农村供水人口1000万人,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具体任务包括重点围绕防洪能力提升、引调水及骨干水源工程建设、排灌工程续建改造、农村饮水提标升级等四个方面,拟实施127个项目,总投资1731亿元。


县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省住建厅副厅长金涛介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建设管理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根据省政府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十大工程”三年行动总体部署,省住建厅围绕加强城市治理、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制定了城市补短板工程专项行动方案。


方案明确了今后三年的工作目标,到2022年底,全省县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全面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完成率达到60%以上;生活垃圾焚烧比例达70%以上;全部具备厨余(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平均道路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绿地率达到40%以上,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下;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50公里以上;开工老旧小区改造7500个以上,完工5000个以上。


方案聚焦了补老旧城区短板、补排水防涝短板、补污水收集处理短板、补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短板、补供水供气短板、补地下综合管廊短板、补道路交通短板、补公共体育设施短板等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共谋划补短板项目1484个,估算总投资2409.81亿元。


2020-2022年共建设1020万亩高标准农田



省农业农村厅二级巡视员董文忠介绍,截至2018年底,全省已建成,且通过验收的高标准农田3165.8万亩,目前,全省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已完成92%,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快速推进。


省农业农村厅按照国家下达我省的2019、2020年度建设任务,结合“十二五”以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摸底排查数据,计划全省2021年、2022年每年新增340万亩,2020-2022三年共计建设1020万亩。省农业农村厅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个方面,制定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八个重点任务,坚持良田粮用、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绿色高效,定量或定性提出各重点任务的目标,力争农田建设达到高标准。同时,各项工程任务明确了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该厅将建立部门联动、统筹发力的工作格局。根据高标准农田项目特点,将项目实施分为“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竣工、成果运用”四个阶段,明确了各阶段的时间节点,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时间表和线路图。


资金投入是做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关键。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加大投入,按照“确保每亩投入标准不少于2000元”,每年计划投入资金68亿元,三年共计204亿元。其中,争取中央财政投入102亿元,省级财政配套30.6亿元,市县财政配套投入71.4亿元。同时,积极支持社会资金参与农田建设,扩大资金渠道、提高建设标准。


此外,省农业农村厅从部门和市县的工作职责、资金筹措的途径、项目建管的要求、建设成效的奖惩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保障措施,落实各方责任、加强投入保障、严格建设管理,切实把新一轮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抓好抓实。


推进沿江1至15公里内化工企业关改搬转


省生态环境厅总工程师周水华介绍,3年内,我省将解决“化工围江”突出问题,今年底完成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关改搬转,2022年底推进沿江1至15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关改搬转。


根据《湖北省疫后重振补短板强功能生态环境补短板工程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0-2022年)》,将从医废危废收集处理、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和重点流域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等五个重点领域,谋划实施生态环境补短板工程。


主要目标是,计划用3年时间,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能力缺口,健全相应的收集、转运、处置及利用体系;今年底完成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关改搬转,2022年底推进沿江1至15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解决“化工围江”突出问题;累计推进3000个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实现重点流域水环境基础设施提质增效。


据统计,目前我省已谋划生态环境补短板工程项目419个,总投资1744亿元。其中:医废危废收集处理拟实施项目23个,总投资56亿元;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拟实施项目257个,总投资1413亿元;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拟实施项目102个,总投资150亿元;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拟实施项目10个,总投资106亿元;重点流域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拟实施项目27个,总投资19亿元。


针对疫情期间医废处置应急能力不足、部分市区及偏远县市收集转运能力不足以及危废协同处置医废能力不足等方面问题,按照“平战结合”的思路,统筹谋划和编制了全省危废、医废集中处置设施补短板工程项目三年行动实施方案,重点从五个方面提升能力,包括现有医废处置设施扩能升级、新建医废处置能力、危废协同(应急)处置医废能力、偏远县市医废收集转运体系、新增规模化危废处置能力等,共有23个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满足全省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平时和应急的需求。


按照“能开则开、能早则早、能多则多、能快则快”的要求,省生态环境厅主动对接,积极协调,服务和推动项目加快实施。组织对武汉市医废应急处置中心、黄石医废处置中心等项目进行了现场调研指导,并对所有项目做好项目环评审批、技术指导、事中事后管理等方面的服务。截至目前,医疗废物、危险废物收集处理补短板23个项目中,武汉市千子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医疗废物处理厂等1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鄂州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改扩建工程已基本建成,其余9个项目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工作。